×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医综合 > 复习指导

西综复试系列-心血管名词解释

2018-02-02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樊老师

  2018考研成绩即将公布,医学考试在线提醒考生,查分后,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也不要消极怠工,只要能进复试,就一定要好好把握,以下是医学考试在线整理的“西综复试系列|心血管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综复试系列|心血管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受累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可出现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和逐渐退化的钙化,从而导致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Heart rate variability:指24小时内每个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变异度。正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指标应有较大的变化,心率变异度减少或消失,反映了机体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退,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意外事件。

  缺血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两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高血压危象发生的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增加。收缩压可高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15.6kPa(120mmHg)以上。

  VVI起搏综合征:心室起搏后,由于失去房室正常的收缩顺序,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血压下降 、头晕、眼黑或心衰症状,称为VVI起搏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高血压危象发生的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过多。收缩压可高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15.6kPa(120mmHg)以上。

  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 pectoris):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段可压低。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

  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障碍,进而发生生物学死亡。大致分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需立即抢救。

  舒张性心力衰竭: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驰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致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积曲线左上移位。因而心搏出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致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机制可有:①左室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心肌僵硬。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

  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心室的异位起搏点独立地规律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入侵。其心电图表现为:①配对间期不恒定,与室早的配对间期恒定不同;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期,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③当主导心室的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之间。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torsades de pointes)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着等电线连续扭转而得名。频率200~250次/min。其他特征包括,QT间期通常超过0.5s,U波显著。当室早发生的舒张晚期,落在其前面延长的T波的终止时,QRS波群逐渐增宽、振幅增高、亦越发有别于开始时的形态,最后发作终止,恢复至基础心律,或出现短暂的心室停顿,或再引起另一次发作。尖端扭转亦可进展为心室颤动和猝死。临床上,无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亦有类似尖端扭转的形态变化,但并非真正的尖端扭转,两者的治疗原则完全不同。

  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是心肌电冲动形成异常的机制之一,不是细胞膜的4相自动除极活动,而是在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完了后,出现的膜电位震荡,称为震荡性后电位(oscillatoryafterpotential)或称后除极。后除极达到阈电位也可产生兴奋,形成触发活动。按照后除极的发生时相,可分为早期后除极(EAD)及延迟后除极(DAD)两类。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智丧失和晕厥等症状。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起搏综合征(pacemakersyndrome):指安装人工起搏器病人出现起搏前没有的心悸、气短、晕厥、头颈部跳痛发胀、胸痛、冷汗、低血压的一组病症,它多见于安装VVI(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者,发生率20%。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心室起搏引起第二心室收缩不同步,继而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心搏出量减少;另一种可能是心室起搏兴奋可经房室结逆传入心房而引起心房收缩,由于正值心室收缩,二尖瓣与三尖瓣已关闭,血流倒流入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它可反射地引起阻力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

  心肌抑顿(Stunning of myocardium):缺血心肌经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尙存活的心肌,虽然无心肌坏死,但心功能障碍持续一周以上(包括心肌收缩,高能磷酸键的储备及超微结构不正常),在血流恢复之后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的时间拖长,以后逐渐好转,此现象称为“心肌抑顿”。

  奇脉(Paradoxus pulsus):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由于心腔内压力升高,使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吸气时体静脉回流受限,右心室排入肺循环血量减少,而肺循环受呼吸负压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的血量减少,左心输出量减少,以致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常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以及严重哮喘。

  心功能一级:指心功能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症状,但有心血管疾病和(或)体征。

  心力衰竭:由心脏病变或心脏超负荷,引起心肌舒张收缩功能减弱而导致心脏排血功能降低,动脉系统缺血,静脉系统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泵衰竭:是指急性心排血功能不全所致心衰并伴右心源性休克者。

  心功能四级:指心血管病人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即使休息也有症状。

  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在卧位时发生,抬高头部时减轻。

  交替脉:挠动脉搏动一强一弱交替出现,见于早期左心衰。

  右心衰:是右心心肌病变或心肌超负荷引起右心室排血功能降低导致体静脉瘀血、静脉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左心衰:是指各种原因使左心发生急性收缩力减退,急性心室负荷过重导致急性排血量降低,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的一系列症状。

  高血压脑病:指脑小动脉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痉挛,脑循环急性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可发生于急进型或严重缓进型病人。

  高血压危象:指在高血压过程中,由于交感神经亢进,血循环中儿茶酚胺过多,导致周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骤升高,引起一系列交感兴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临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异常的全身疾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指长期血压增高,导致左心室后负荷过重,而出现左心室肥厚、扩张,继而左心衰竭,最后发展至全身衰竭。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是机体对坏死的心肌所产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表现为心肌梗塞后数周甚至数月出现的一种弥漫性心包炎,可伴有心包积液,此外尚有胸膜炎、肺炎、发热等各种表现。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99mTc焦磷酸盐可选择性的集中在缺血肌梗塞心肌中,仅梗赛区显影,梗赛的部位、范围、程度可以作出定量诊断。

  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肌发生急性严重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进行性特征性心电图演变,严重时可伴有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自发性心绞痛:是一类无明显诱因,心绞痛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无关,心绞痛程度较重,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对硝酸甘油治疗反应不佳的心绞痛类别。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冠心病治疗史上的一大进展。用带球囊的的心导管经股动脉送到冠状动脉狭窄处,然后用4-6个大气压将一定量的造影剂注入球囊,是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

  心绞痛:是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有劳累和情绪激动诱发,表现为阵发性压榨样或紧数样胸骨后疼痛,可向心前区及左上肢放射,持续约数分钟,经休息或使用硝酸酯制剂后可完全缓解。

  隐匿型冠心病:又称无症状型冠心病,指平静时或运动后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但无临床症状。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或伴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临床可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各种类型。

  劳力型心绞痛:指心绞痛的发作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有明显的关系,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变异型心绞痛:是自发性心绞痛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休息时胸痛,常在半夜,偶在午睡时发作,发作时间长,可达15-20分钟,发作时相应导联ST段抬高,并常伴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炎:又称全心炎,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

  舞蹈症:是风湿热免疫反应损害神经基底核,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不自主无意识的动作,面部表情怪异,言语障碍,四肢呈不协调动作。安静时症状减轻,激惹后加重。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关节损害,其典型表现为关节呈多发性、对称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局部红、肿、痛、无化脓,反复发作不遗留畸形。

  风湿热: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结缔组织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脏炎、关节炎、皮肤损害等,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且遗留心脏瓣膜的损害,反复发作易发展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联合瓣膜病:心瓣膜病患者中,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半膜受损害者,称为联合瓣膜病。

  风湿活动:在风湿病的基础上,有风湿活动的反复发作。表现为:发热、白细胞上升,血沉抗O增高,关节痛及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节等。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急性风湿性心脏炎遗留的慢性心瓣膜病,多侵犯二尖瓣、主动脉瓣,表现为瓣膜的关闭不全及狭窄。临床表现为相应瓣膜的杂音,晚期出现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房室增大,心力衰竭。

  二尖瓣面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房失代偿,肺动脉高压导致患者的两颧呈紫红色,口唇轻度紫绀。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有细菌引起,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易变性杂音,脾大,皮肤粘膜瘀点,进行性贫血,周围动脉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

  Osler结节: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种特征性的表现,位于手指或足趾末端掌面,亦可见于大小鱼际和足底,有明显压痛,呈紫红色,稍高出皮面,面积小的约1-2mm2,常持续数天。

  Janeway结: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手掌和足底,呈小结节状出血,无压痛。使血管受损在皮肤上的表现。

  特异性心肌病:又称继发性心肌病,是原因明确或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心肌疾病。

  心肌病:又称位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

  肥厚型心肌病: 使心肌病中最多见的一个病理类型,其发生的可能原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心肌肥厚。临床表现为气短、心悸、头晕、晕厥、心绞痛。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多见的一个病理类型,其病因不明,可能的发病因素是病毒、细菌感染及药物中毒,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以心腔扩张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晚期可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

  缩窄性心包炎:是急性心包炎演变而来,是慢性心包炎较严重的类型。是由于部分急性心包炎患者,心包膜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坚厚的瘢痕组织,压迫并限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引起心排血量降低和静脉压增高等一系列循环障碍的表现。

  心包填塞:心包腔由大量或过快的积液,而使心包腔的压力迅速上升,从而压迫心脏,是心脏舒张期血液充盈量减少,收缩期排血量减少,静脉压力增高淤血,收缩压下降,脉压差变小,奇脉等。

  纤维素性心包炎:是急性心包炎的初期阶段,心包脏层和壁层充血,肿胀,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许内皮细胞渗出,造成心内膜不光滑,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及心包摩擦音。

  埃瓦(Ewart)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向后移位可压迫左侧肺,表现为左肩胛角下区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19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所以我们做到了医考培训合格率最高的神话!医学考试合格率低,怎么才能一考呢?技巧热线:400-6286615

博傲金题App免费下载,历年一网打尽!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