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诊断学基础知识点一

2019-05-13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张老师

2019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期,医学考试在线的小编整理了诊断学基础的相关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发热

  概念:若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则称为发热。

  发热的临床分度: 低热: 37.4~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超高热: 4l℃以上。超高热: 4l℃以上。

  发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并干燥无汗、疲乏不适、肌肉痛等症状 

2 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加快,可有出汗

3.体温下降期。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回归热,波状热

二、头痛

  头痛通常是指头颅内、外各种性质的疼痛。

  头痛的特点

  (1)头痛发生的缓急:急起的头痛,特别是第一次发生的剧烈头痛,原因常为器质性,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中暑、三叉神经痛、急性青光眼、急性脑血管疾病、牙原性头痛等。急性头痛伴有意识障碍与呕吐者,青壮年应注意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多注意脑出血。慢性头痛进行性加剧并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不伴颅内高压症的慢性头痛,以肌收缩性头痛与鼻原性头痛为多见。慢性复发性头痛是偏头痛的特征之一。

  (2)头痛的部位:颅内或全身急性感染所致的头痛多为全头痛,呈弥散性,较少放射,随感染的缓解而好转。伴颈部剧烈疼痛和脑膜刺激征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侧性头痛见于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与脑神经痛。颅外病变(眼、鼻、耳、牙原性头痛)为浅在性头痛,位于刺激点或受累神经分布的区域内。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常较弥散与深在,其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符合,但疼痛多向病灶侧的外面放射。

  (3)头痛的性质:血管性头痛多为胀痛、搏动性痛。脑神经痛多为电击样、烧灼样或刺痛性质。肌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颅内高压性头痛多属深在性,呈胀痛、钻痛、牵拉痛、转动性痛等。神经官能性头痛性质不一、部位不定,或弥漫全头部。

  (4)头痛的程度:头痛的程度和病情轻重之间通常无平行的关系,而可能与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有关。一般以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膜刺激所致的头痛最为剧烈。有时神经官能性头痛也可相当剧烈。眼原性、鼻原性、牙原性头痛多为中度。脑肿瘤的头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可能为轻度或中度。

  (5)头痛发生时间与规律: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常在晨间加剧,与睡眠后颅内压相对增高有关。高血压性头痛也常于晨间较剧,其后逐渐减轻。由于睡眠中鼻窦内脓液积蓄,副鼻窦炎可出现有规律的晨间头痛。丛集性头痛往往于夜间发作。眼原性头痛在长时间阅读后发生。

 头痛的伴随症状

  (1)伴体温升高 (2)伴剧烈呕吐  (3)伴剧烈眩晕  (4)伴神经精神症状  (5)伴视力障碍  (6)伴癫痫发作  (7)伴神经官能症症状 

三、胸痛

  胸痛主要由于胸部(包括胸壁)疾病所引起,有时腹腔疾病也可引起胸痛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或剑突下。

四、腹痛

  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系由腹部或腹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可为急性或慢性。

  腹痛的部位: 腹痛的部位常为病变的部位。如胃痛位于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阑尾炎疼痛常位于McBurney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急性盆腔炎症、结肠绞痛常位于下腹部;膀胱痛位于耻骨上部。但某些疾病如早期急性阑尾炎、肺炎球菌肺炎、心肌梗死等则不尽然。也有疼痛可为广泛性与不定位性,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血卟啉病、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腹痛。

  腹痛的性质与程度: 消化性溃疡常呈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刺痛或灼痛,如突然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能系并发急性穿孔;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痨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肝癌疼痛多呈进行性加剧;肠寄生虫病多呈发作性隐痛或绞痛;结肠病变常呈阵发性痉挛性痛,排便后常缓解;直肠病变常伴里急后重;慢性肝炎因包膜牵张常表现为肝区胀痛;幽门梗阻时上腹痛于呕吐后减轻或缓解。

五、咳嗽与咯痰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助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从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

  咯痰是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借助咳嗽反射而排出口腔外的动作,属病态现象。

  咳嗽病因:1呼吸道疾病;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4中枢性因素。

  问诊要点:1.咳嗽的性质;2.咳嗽出现的时间与节律;3.咳嗽的音色;4.痰的性质与痰量:支气管扩张与肺脓肿患者痰量多时,痰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性物质。

六、咯 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称咯血。

  咯血量每日十数口至100~900ml者属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200~500ml者属中量咯血;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者属大量咯血。

  病因:肺部疾病;支气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问诊要点:1病史;2卡血量及其性状:咯血量较大而骤然停止,可见于支气管扩张,因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系统,压力高,出血量常较多;但动脉壁弹性好,收缩力强,可较快止血。

七、恶心与呕吐

  恶心是一种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急迫欲呕的感觉,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常为呕吐的先兆,但也可单独出现。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

  病因:当腹腔内感觉神经受到刺激,特别是腹腔内脏病变侵及腹膜时,可引起反射性呕吐。其特点是有恶心先兆,呕吐后并不感觉舒适。此外,恶心呕吐是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伴有肠绞痛、停止排便与排气为其特点。

  问诊要点:1、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呈喷射性,常无恶心先兆,吐后不感觉轻松;胃肠梗阻引起的呕吐多剧烈;2、呕吐物呈咖啡色,混有食物残渣,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胃癌和出血性胃炎等。

八、呕血与黑便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胃内或返流入胃内的血液经呕吐从口腔排出称为呕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过久,经硫化物作用而生成硫化铁,随粪便排出使之成为黑便。

  病因:1.消化系统疾病2.血液病3.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同时和病人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关。一般说来,病人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幽门以上(食管或胃)的出血常以呕血为主,幽门以下(十二指肠及以下部位)的出血则以黑便为主,但并非绝对。出血虽在幽门以下,但出血量大,血液可逆流入胃,也可表现为呕血;出血虽在幽门以上,但量少,则可仅表现为黑便。一般呕血均伴有黑便,而黑便并不一定伴呕血。

  当成人失血量超过400ml时,可出现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失血性贫血症状;如出血量大,超过800~1000ml时,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

  问诊要点:伴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应考虑胃癌与胰腺癌。

  检查要点   失血量的估计: 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约20ml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当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表现为黑便。如果出血量在400ml以内,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间液与脾脏贮血所补充,一般无其他症状;当出血量超过4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失血性贫血症状;失血超过800~1000ml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九、黄 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使巩膜、粘膜和皮肤等发生黄染称为黄疸。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在17.1~34.2μmol/L之间,临床上尚未出现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临床上出现黄疸者,称为显性黄疸。

  黄疸的类型、病因及临床特点: 正常人胆红素的生成、转化与排泄保持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就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有3个环节:红细胞被破坏和分解,成为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细胞将其摄取并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红素的排泄。

  (一)溶血性黄疸

  临床特点:(1)急性溶血:症状常严重,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常有血红蛋白尿,严重病例可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慢性溶血:多为遗传性与家族性。多呈轻度黄疸,常有脾肿大与不同程度的贫血。(3)由于非结合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形成也增加,但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值<20%;肠道尿胆原形成增加,粪中粪胆素增加,粪色加深;因肝功能减弱,处理大量从肠道吸收回肝内的尿胆原能力减弱,致尿中尿胆原增加,但尿中无胆红素。(4)溶血性贫血的表现:如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系细胞增生旺盛等。

  (二)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受损,处理胆红素代谢的能力下降,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另一方面,因肝细胞坏死或胆汁排泄通路受阻,转化成的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从而出现黄疸,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临床特点:(1)常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病例有出血倾向。(2)肝功能试验阳性。(3)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不定,<20%或>20%。(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素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在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似的情况下,如毛细胆管阻塞严重,则粪便中粪胆素与尿中尿胆原均减少,如毛细胆管阻塞较轻,则粪便中粪胆素尚可正常,尿中尿胆原排量增多。(5)尿中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三)阻塞性黄疸

  各种原因使肝内或肝外的胆管发生阻塞,其上方的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扩张,引起肝内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

  临床特点

  (1)血中胆酸盐增高,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刺激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

  (2)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多,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40%。

  (3)粪便中粪胆素减少(不完全梗阻)或消失(完全梗阻),致粪色变浅或呈灰白色。

  (4)尿中尿胆原排泄量减少(不完全梗阻)或消失(完全梗阻),但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色深。

  (5)血清碱性磷酸酶(胆汁淤滞指示酶)明显增高。

  伴随症状

  (1)伴寒战、高热:要考虑胆囊炎、胆管炎、溶血性贫血、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肺炎球菌肺炎、肝脓肿等。

  (2)伴腹痛:持续性右上腹痛可见于肝癌、肝脓肿;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常为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轻度肝区痛常见于病毒性和中毒性肝炎。

  (3)伴消化道出血:可见于肝硬化、重型肝炎、急性出血性胆管炎、壶腹癌等。

  (4)伴肝肿大:肝脏质地稍硬者见于肝炎、急性胆道感染等,肝质硬者见于肝硬化,有时也见于肝脓肿;肝质硬、表面不平、有多数结节或大块隆起者,常见于肝癌。

  (5)伴胆囊肿大:主要见于肝外阻塞性黄疸,如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等。

  (6)伴脾肿大: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疟疾、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7)伴腹水:可见于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

  (8)伴恶病质:可见于肝癌、胰头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晚期肝硬化等。

  检查要点

  皮肤: 呈浅柠檬色者多属溶血性黄疸,金黄色或橘黄色者多为肝炎所致的黄疸;暗黄色或黄绿色者常见于长期阻塞性黄疸,是由于部分胆红素转化为胆绿素所致。

十、抽 搐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发作性痉挛,常引起关节的运动或强直,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全身性抽搐 呈现全身骨骼肌痉挛,其典型表现为病人突然意识模糊或丧失、两跟上翻或斜视、双手握拳、全身强直,持续半分钟左右;继而四肢发生阵挛性收缩、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皮肤先苍白后发绀,持续数分钟后自行停止,也有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亦有仅表现为持续性强直性痉挛,伴肌肉剧烈的疼痛,见于破伤风病人。

  伴随症状

  (1)伴体温升高:见于感染性疾患,如小儿的急性感染,但也可见于胃肠功能紊乱、重度失水等。注意抽搐也可引起体温升高。

  (2)伴高血压:见于高血压病、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铅中毒等。

  (3)伴脑膜刺激征: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脑膜炎、脑膜脑炎、虚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伴瞳孔扩大、意识障碍、舌咬伤与大小便失禁:见于癫痫大发作而不见于癔病性抽搐。

  (5)伴肢体瘫痪者:见于脑血管疾病。

  (6)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特殊苦笑面容者:是破伤风。

  (7)发作前有剧烈头痛:可见于高血压、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20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我们不是招生最多的,但我们是合格率最高的!医考热线电话:400-6286615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2019执业医师售后服务:310060480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