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远处,可造成多人感染,所采取的隔离措施
A.接触隔离
B.空气隔离
C.飞沫隔离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变
C.内基小体
D.伤寒结节
E.网状软化灶
3,下列有关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叙述不
A.存在流行和散发两种形式
B.流行主要发生于不发达国家
C.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泛滥之后
D.散发病例主要是冬春季节
E.老年人戊型肝炎所占比例更高
4.使病原体产生局限化的感染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潜伏性感染
C.病原携带状态
D.隐性感染
E.显性感染
5.临床感染是指
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并生长、繁殖,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
B.感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C.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D.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强大的防御体系,病原体在入侵部位即被消灭,或从鼻咽部、肠道、尿道及汗腺等通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E.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
A.痢疾、伤寒
B. SARS、流感
C.肺炭疽、艾滋病
D.鼠疫、霍乱
E.乙肝、甲肝教育同
7.突发高热、头痛、呕吐,全身皮肤散在瘀点,颈项强直,则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I
B.病毒性肝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
A.发热
B.呕吐
C.痢疾厚重
D.黏液便
E.腹痛
9.有关SARS早期临床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病急
B.可伴全身中毒症状
C.肺部体征多不明显
D.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E.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
10.下列有关B型超声检查临床意义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对脂肪肝有诊断意义
B.对肝癌有诊断意义
C.对肝大块坏死有诊断意义
D.对肝炎肝硬化有诊断意义
E.对急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正确答案】
1. B 解析: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如SARS-CoV)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微粒直径≤5μ m)擔带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传播。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远处,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之上,还要实施空气隔离。
2. C 解析:内基小体为病毒集落,是狂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
3. D 解析:戊型肝炎:存在流行和散发两种形式。流行主要发生于亚洲、非洲和中关洲的一些不发达国家。 在我国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多数地区戊型肝炎已占首位。尤其是老年人戊型肝炎所占比例更高。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泛滥之后。散发病例- 年四季均可发生。
4. B 解析: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机体免疫功能F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5. B 解析:显性感染又称临未感染,即传染病发病。感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 D 解析:《中华人民其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属监测管理传染病.
7. D 解析:主要是考查结核性脑膜炎与流行性脑自髓膜炎的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班,脑膜刺激征。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病程长,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常见症状,无皮肤瘀点,无季节性。
8. B 解析: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左下腹明显压痛。面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无呕吐。
9. E 解析:SARS临床表现早期一般为病出的1~7天。
10. E 解析:B型超声波检查:急性肝炎时行此检查的目的是排除肝脏的其他病变,如肝占位性病变、梗阻性病变等. B型超声检查对肝硬化、肝大块坏死、肝癌、康肪肝等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和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等你来练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