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纲重点之中基防治原则(一)的相关内容,博傲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考点一:未病先防
预防,传统称为“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治未病,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养生以增强正气
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是对养生基本原则的精辟论述。
(1)顺应自然
《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即言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相适应的。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2)养性调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言心的生理特征是喜宁静,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
(3)护肾保精
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体现在养生上,即有护肾保精的主张。
(4)体魄锻炼
古人养生,注重“形神合一”“形动神静”。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一是运动量要适度,要因人而宜,做到“形劳而不倦”;二是要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三是要持之以恒,方能收效。
(5)调摄饮食
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药膳保健两个方面。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2.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药物预防:事先服食某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病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考点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难经·七十七难》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又如清代医家叶天士,根据温热病伤及胃阴之后,病势进一步发展耗及肾阴的病变规律,主张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并提出了“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也是既病防变法则具体应用的范例。
考点三: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1.治则的概念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治则与治法不同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因此,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的。比如,各种病证从邪正关系来说,离不开邪正相争、消长、盛哀的变化,因此,扶正祛邪即为治疗总则。在总则指导下的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等方法,就是扶正的具体方法;而发汗、涌吐、攻下等方法,则是祛邪的具体方法。
考点四: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
1.含义
“本”是和“标”相对而言的。标和本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多种含义,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2.治病求本
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而显示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还不是疾病的本质。只有充分地搜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比如头痛,可由外感和内伤所引起。外感头痛,属于风寒的,治宜辛温宣散法;属于风热的,治宜辛凉宣散法。内伤头痛,又有血虚、血瘀、痰湿、肝阳肝火等多种原因所引起,故其治疗又应分别采用养血、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平肝潜阳等方法进行治疗。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
以上分享的内容,由博傲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报名审核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博傲教育。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