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168-0561(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中医经典》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12-16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纪老师

        博傲小编整理了【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中医经典》重点知识点汇总】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考生更高效的进行复习,一起来看一下吧!

        1.“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 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対临床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3.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医学|教育网。

        4.人的认知思维形成的过程。由任物到处物的过程,包含了由感觉-知觉-记忆-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的由感性到理性、由刺激到反应、由认识事物到正确处理事物的意识思维过程。

        5.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6.本段提出了“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认为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各种内外致病因素使气机失调所致。

        7.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8.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9.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医学|教育网。

        10.桂枝汤证的辨治要点:恶风寒,发热汗出,头项强痛,鼻塞或见干呕,脉浮缓。理: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邪气较重者,先刺风池、风府。)方:桂枝汤。药:桂枝汤药用五味,方中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两者相伍,调和营卫。生姜辛散止呕,大枣甘平补中,炙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配芍药酸甘化阴,调和诸药。

        11.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辨治要点:身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利下黄色稀水势急臭秽,灼肛,心烦,口渴,喘而汗出,尿赤,苔黄,脉滑数。

        12.麻黄汤的辨治要点: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呕逆,喘咳,无汗,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有力

        13.小青龙汤证的审证要点:咳吐白色清稀痰涎。小青龙汤证病机是表寒里饮,乃因风寒外束,内有水饮停蓄心下胃脘所致。临床以咳吐清稀白色痰涎量多为审证要点,治以小青龙汤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14.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八味药组成。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解表、通阳、散寒;细辛、干姜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半夏化痰降逆止呕;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15.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眼,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属太阳蓄水证,五苓散主之。
        1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7.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8.半夏泻心汤可辛开苦降,散结除病,和胃降逆。方中黄芩、黄连苦寒直折,干姜、半夏辛以开之,苦辛同用,降逆开;参、枣、草养中气,复胃阳,诸药合用使中州枢机得畅,升降有权,上下交通则病结开散,呕逆肠鸣得解.
        19.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喳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20.白虎汤证与白虎加参汤证的鉴别: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鉴别关键在脉象,白虎汤证脉洪大有力,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洪而芤
        2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2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芮陈荔汤主之。

        23.阳明湿热发黄三汤证的证治异同:此三方证均因湿热内郁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均属阳黄,均有身黄,目黄,小便黄,黄色鲜明,汗出不畅,小便不利等主症。治疗均用清热利湿之法。所不同的是茵陈荔汤证兼有胕气壅滞,病势偏里,故症见腹微满,大便不畅或秘结,治疗用大黄,攻逐瘀滞,用茵陈、栀子清利湿热:栀子柏皮汤证既不偏表,亦不偏里,以湿热弥漫三焦,热盛为主,故症见心中懊浓,发热,舌红较明显,治疗重在苦寒清热,用栀子配黄柏、炙甘草,加强清泄湿热之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外兼表邪郁,病势偏表,症见发热恶寒,身痒等,治疗用麻黄、杏仁、连翘、生姜等药宣散表邪,用赤小豆、生梓白皮、甘草等清利湿热。
        24.阳明热证的治疗禁忌及误用所致变证:
        ①禁发汗:表邪已经化热入里,故忌辛温发汗。如果误用则津液被劫,里热愈炽,可导致烦躁,心愤愤和谵语等变证。②禁温针:三阳病都禁用温针,尤其是阳明热证。如用温针,是以火助热,津血耗伤,公导致火逆变证。③禁攻下:阳明经证,肠腑尚未结实,不可攻之过早,如果经腑同病,亦不当单纯攻下,误攻损伤胃气,使邪热内陷胸脂可导致虚烦证。④禁利小便:阳明病汗出多面渴,热盛伤津,胃中干燥,因此禁用淡渗利小便之法,否则津液势必更加耗竭,有亡脱的危险。

        25.二承气汤证的鉴别:二承气汤证均属阳明腑实证。不同:①调胃承气汤可用于太阳变证和阳明腑实证,其病机特点是燥热初结于胃肠,满不甚。此时邪热尚能由里透表,故可见蒸蒸发热,汗出,口渴,心烦,其则谵语,腹胀满,不大便,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②小承气汤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和厥阴热利,其病机特点是痞满较甚,而燥热实邪结聚较轻,症状以腹胀为主,大便硬结不通,小便次数增加,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滑数或数等。
        26.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29.四逆汤证与四逆散证的证治异同:
        均可见四逆。四逆汤证以阳衰阴盛为主,四逆乃阳气衰微不温四末,可见脉微细,但欲寐,下利清谷,手足厥逆的症状,用回阳救逆之法,用干姜、附子、炙甘草治疗。四逆散证因阳气遏于里,不能透达四肢导致手足冷。临床表现为手足厥冷程度轻,脘腹胸胁胀闷疼痛,泄利下重,或兼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舌苔少或博而不腻,脉弦。用舒畅气机透达郁阳之法。药用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

        30.寒厥与血虚寒厥的鉴别:寒厥是脉微欲绝,血虚寒厥是脉细欲绝。两者仅一字之差,但病机有别:寒版通脉四逆汤:血虚寒厥用当归四逆汤。

        以上【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中医经典》重点知识点汇总】内容由博傲小编整理,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的话就收藏分享一下吧,想要了解更多的医考知识点,那就快来关注博傲医学考试在线网!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20年专注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