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主要考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的内容。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博傲教育小编专门整理了“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如下:
考点一:肺痿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肺痿的概念
肺痿指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或肺阴耗伤所致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患。《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2.肺痿的历史沿革
(1)肺痿病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将肺痿列为专篇,对肺痿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辨证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二类,提出虚寒肺痿用生姜甘草汤,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3)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血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
(4)清·张璐在《张氏医通·肺痿肺胀》中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加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火热”七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理义精深,非常切合实用。
考点点拨
此考点应了解历代医家对肺痿的论述,有出题可能。
考点二:肺痿的病因病理
1.病因
可分肺燥津伤和肺气虚冷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病变机理为肺虚津气失于濡养所致。
(1)肺燥津伤:肺有燥热,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
(2)肺气虚冷:以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肺失濡养,痿弱不用。
2.病机
肺脏虚损,津气大伤,以致肺叶枯萎。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1)虚热肺痿:因热在上焦,消亡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肺燥且热,清肃之令不行,脾胃上输之津转液从热化,煎熬而成涎沫,或因脾阴胃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遂致肺叶枯萎。
(2)虚寒肺痿:为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布散脾胃上输之津液,反而聚为涎沫,复因治节无权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于约束,而小便不禁。
考点点拨
此考点考查的重点是肺痿肺燥津伤和肺气虚冷两个方面病因。
考点三:肺痿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证有虚热,虚寒之分。
(二)治疗原则
以补肺生津为原则。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三)分证论治
记忆歌诀
清燥麦冬治虚热,甘草姜汤疗虚寒。
1.虚热证
临床表现: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嗄,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后方养阴润燥,清金降火。
2.虚寒证
临床表现: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温肺益气。
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前者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者补脾助肺,益气生津。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主要考查肺痿的辨证要点为辨寒热,另外应分别掌握虚热肺痿与虚寒肺痿的治法方药。
考点四: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的转化关系
1.肺痨久嗽,耗伤阴津,虚热内灼,肺痈热毒熏蒸伤阴,消渴津液耗伤,热病邪热伤津,或因误治(汗、吐、下利等)消亡津液,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
2.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耗气伤阳,以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肺失濡养,痿弱不用,均可导致肺虚。津气亏损,失于濡养,或为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日渐肺叶枯菱而成肺痿。
考点点拨
此考点应结合肺痿的病因病机学习。
以上就是“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详情,希望对中医考研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医学考试在线中医综合频道!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